生态艺术地面行业报告
易媛、罗茜
一、行业概况
我国在生态艺术地面行业方面发展较晚。1955年,美国人鲍曼(BradBowman)在加利福利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混凝土压印装置及技术即BOMANITE产品,并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混凝土艺术地坪公司。几十年来,这种融合创意、工艺、专用材料和工具的艺术地坪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催生和推动了全球生态艺术地面行业的繁荣。
从生态艺术地面市场的发展空间看,其主要应用于城市人行道、自行车道、园林景观道路、市政广场、商业地产、主题公园、以及停车场等。生态艺术地面市场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包括城市园林、市政广场、商业地产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我国建筑设计要求、建筑创作水平等息息相关,增长空间极为广阔。全国城市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63.89%,比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低了16.11%,与美国82.7%的城镇化水平还有18.81%的距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根据光华思想力课题组测算,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5%至80%,达到发达国家同等水平。城市化率的逐年提升意味着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增加人口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地产、市民娱乐休闲需求成为生态艺术地面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根据CCPA装饰混凝土分会《装饰混凝土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创作水平也不断提高,装饰混凝土及生态艺术地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建筑师的青睐。综上,生态艺术地面行业的未来发展、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二、政策环境
(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生态艺术地面行业涉及的主管政府部门包括: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作为行业自律组织的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装饰混凝土分会。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局)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要负责依法组织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拟订城乡规划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负责组织制定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国家标准,制定和发布工程建设全国统一定额和行业标准;负责提出房地产业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组织拟订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并监督执行;负责指导全国建筑活动,组织实施房屋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拟订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的法规和规章并监督和指导实施,拟订工程建设、建筑业、勘察设计的行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产业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拟订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协调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建筑劳务合作;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负责拟订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备案的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或参与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2、行业协会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是由全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的社会团体自愿组成的、以促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发展为宗旨的行业性组织。会员涉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省级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业协会、配套产品生产企业等。
(二)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生态艺术地面行业适用的现行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包括:
名称 | 颁布时间 | 颁布机构 | 主要内容 |
《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 | 2020年7月 | 住建部 | 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 |
《贯彻落实城市安全发展意见实施方案》 | 2018年11月 | 住建部 | 推动建筑装饰、绿色建筑、大数据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着力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
《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 2017年2月 | 国务院 | 对建筑业在简政放权改革、工程建设组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进-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支撑 |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纲要》 | 2016年7月 |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 大力推动创新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能力,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建筑装饰行业平均年增速保持在7%左右,工程年总产值由2015年的3.4万亿元增长至4.7万亿元 |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 2015年10月 | 国务院 |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2014年7月 | 住建部 | 在保证性能和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且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小于30%;充分利用室外地面渗透雨水,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不小于50% |
三、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
生态艺术地面产品,是以水泥、粗骨料、水、以及外加剂为原材料,采用现场施工、整体浇筑方法,而形成的硬质地面铺装产品。生态艺术地面产品主要包括透水艺术地面产品和装饰艺术地面产品。
传统上,硬质地面铺装产品以石材类、瓷砖类、沥青混凝土为主,但上述铺装材料均有各自的缺陷。石材类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价格昂贵,且其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瓷砖类在烧制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其经久耐用性不足;沥青混凝土在铺装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有毒介质。生态艺术地面产品相较于传统硬质地面铺装产品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具有生态环保、艺术表现、装饰性、实用性等特点。
(一)透水艺术地面
透水艺术地面又称透水混凝土,是由一系列相连通的孔隙和混凝土实体部分骨架构成的具有透气透水的多孔结构的混凝土,是采用透水混凝土混合料,通过特定工艺铺装施工,形成的整体结构既有均匀分布的贯通性孔隙,又能满足路用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硬质路面铺装。
透水艺术地面包括彩色透水艺术地面和露骨料透水艺术地面,两者的区别在于表面效果,前者的色彩效果是由人工合成,后者的色彩效果是天然色彩形成。也可以理解为后者是前者的升级产品,后者的露骨料清洗剂是升级的技术核心,露骨料清洗剂能干净的清洗包裹在天然彩石表面的水泥浆,裸露出天然彩石的色彩,这种技术的诞生不但提升了产品的档次,而且天然的色彩能愈久弥新。
欧美国家基本上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透水艺术地面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广场、步行街、道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公园道路以及停车场等。1970年,英国工程师采用整层摊铺的方法,在诺丁汉郡铺筑了一段长183米的复合式路面试验段。1979年,美国研制出28d抗压强度为26.2MPa的无砂多孔混凝土,其透水系数为1.6mm/s。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专门的透水混凝土搅拌站,对这种混凝土实行商业供应。1987年,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其他降雨量少的地区都采用了透水混凝土,主要应用场所是停车场、轻车道和市中心街道。1991年,佛罗里达州成立了“透水性波特兰水泥混凝土协会”,为这种透水混凝土的使用提供技术指导。1996年,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学者在西雅图附近的四个停车场铺筑了透水混凝土;2003年,BenjaminO.Brattebo和DerekB.Booth对上述四个停车场的透水混凝土的结构耐久性、渗透能力和渗透水的质量进行跟踪研究和评价。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为解决因抽取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等问题,提出了“雨水的地下还原政策”,着手开发透水混凝土铺装,并研究了透水混凝土铺装材料的透水系数与孔隙率和强度的关系。日本是个降雨量较多的国家,同时道路交通也非常发达。一方面,汽车刹车效果会因为雨水形成的水膜而减弱,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另一方面,车辆在路面行驶时会产生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要来源。为解决这些问题,安全、环保的行车路面的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1997年,日本扩大将透水混凝土应用于承载路面的规模,在全国各地进行透水混凝土承载路面的铺装。
随着我国对透水混凝土的深入研究,透水混凝土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深入人心,并在大中城市得到成功的应用。2004年建设部公布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估办法和标准中,将“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中透水面积占地面的比重大于等于50%”作为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一项要求。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先后建立透水混凝土及雨水利用示范小区,并制定了相应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应。以北京为例,如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建设工程的庭院、广场、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和自行车道等,需按照建设标准选用透水材料铺装,或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蓄渗回灌或引入储水设施蓄存利用;地面硬化利用类型为城市主干道、交通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应结合沿线的绿化灌溉,设计建设雨水利用设施。
(二)装饰艺术地面
装饰艺术地面源于混凝土压印产品的发展。1955年,美国人鲍曼(BradBowman)在加利福利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混凝土压印装置及技术即BOMANITE产品,并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混凝土艺术地坪公司。几十年来,这种融合创意、工艺、专用材料和工具的艺术地坪产品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催生和推动了全球生态艺术地面行业的繁荣。
(三)市场规模
生态艺术地面主要应用于城市人行道、自行车道、园林景观道路、市政广场、商业地产、主题公园、以及停车场等。生态艺术地面市场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包括城市园林、市政广场、商业地产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息息相关,增长空间极为广阔,但目前暂无对生态艺术地面行业的准确市场规模测算。
四、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带动了行业需求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增速快的发展过程。1978-2018年,我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9.01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63.89%。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伴随着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土地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因此,受益于宏观经济增长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生态艺术地面行业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二)紧随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完善工艺技术,遵循绿色施工的时代
2017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未来岩土工程要减少废土、废气、废物、粉尘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遵循绿色建筑,积极推广无污染、节能的新型施工方法。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建筑意识的增强,环境友好型建筑施工将是未来建筑行业的趋势。生态艺术地面行业也将在国家绿色政策的引导下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在环保领域拥有优势的技术工艺将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行业市场零散,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业内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低,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低。由于规模较小、资金实力弱,没有能力承担造价较高的工程,众多小企业只能在造价较低的项目领域展开竞争,导致行业内中小企业的毛利率偏低,而人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持续上行也让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收窄。随着建筑可用地日趋紧张,建筑等级不断高级化,行业对企业在施工效率、节能环保、施工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企业将越来越难达到相应门槛。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建筑业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大,未来通过兼并、重组、淘汰等手段的行业大整合有望逐步实现。
(四)消费转型升级
近年来,全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的增长使居民出行旅游的频率及开支增大,休闲度假产业已成为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增长点之一。在全国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背景下,休闲度假产业迅速兴起,各地旅游城市加大了对旅游项目的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带动了主题乐园、市政美化工程等项目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生态艺术地面产业的发展。
五、行业壁垒
(一)品牌壁垒
生态艺术地面行业是先发优势较为明显的行业,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成功的工程施工项目是该行业企业取得客户信任的关键因素。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客户会优先考虑各公司在行业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公司已完成施工案例情况,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选定中标公司。
(二)技术壁垒
生态艺术地面工程服务从设计、施工、售后维护几个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技术独特性。譬如伸缩缝、涨缝的合理布局和处理,地面颜色、图案艺术化处理,纹理和质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等等,都是普通地面铺装企业很难全面掌握的。因此,从专业性上看,生态艺术地面行业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壁垒。
(三)资金壁垒
为完成大中型的地面硬质铺装工程,生态艺术地面行业企业在投标阶段需要支付投标保证金、工程前期需要垫付大量材料款、施工过程中的履约保证金、安全保证金、以及质量保证金。此外,施工完成后的回款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难以承接大中型地面硬质铺装工程项目。
(四)人才壁垒
生态艺术地面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项目团队人员在该行业的不断摸索、以及经验和技术的沉淀。随着各种新技术在地面硬质铺装设计、施工领域的运用,行业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生态艺术地面行业新进入的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实力和品牌效应,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人才短缺问题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六、行业上下游关系
生态艺术地面行业的上游为建筑原材料行业。上游行业主导产品包括水泥、石子、水等。公司上游原材料生产厂商众多,供应充足且需求较为分散,因此厂家竞争较为激烈,总体体现为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格局。
生态艺术地面行业下游主要为建筑业,主要包括了以市政广场、市政公园、市政道路、机场、主题公园、商业地产等为代表的市政工程、公共建筑和商业地产建设。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城市宜居市政工程建设、主题公园建设将会给生态艺术地面行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七、行业竞争情况
现阶段装饰混凝土产品主要是依据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产品的再设计,形成特别订制的产品系列,个性化特性显着,较难形成标准化通用化产品。正因为如此,装饰混凝土企业在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与制作水平与其它水泥制品企业相比,有独特优势。由于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低,很难形成系列化,流水线作业的装备体系,因此,行业的手工作业偏多,机械化水平偏低,劳动生产率低,装备落后于其它水泥制品行业。装备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
生态艺术地面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是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目前,行业内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近几年,随着各地对透水地面等产品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数量飞速发展,良莠不齐,加剧了市场竞争,由小型企业引致的价格战趋向白日化。而从长期来看,产品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必将赢得顾客的青睐,从而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加速该行业洗牌。
八、行业特有风险
(一)劳动力成本上升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日益提高,企业需给员工支付的工资也会随宏观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高。
我国新型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农业人口中剩余劳动力总量在不断减少,即劳动力供给增长在趋缓。劳动力供需的不平衡、以及工资弹性将导致廉价劳动力的福利见底,劳动力成本将会上升。
(二)专业人才不足的风险
生态艺术地面行业具有业务分散、涉及面广等特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核心管理人员的管理。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和规模扩大,将会面临管理模式、人才储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挑战。如果企业在专业人才储备、管理模式不能适应规模扩张的需要,将影响公司的高效运营,使公司面临一定的管理风险。
(三)行业无序竞争加剧的风险
由于我国生态艺术地面行业起步较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鱼龙混杂,项目施工质量也参差不齐。此外,行业存在多种无序竞争的情形,诸多中小施工企业利用偷工减料、垫资、低价竞标等不规范竞争手段承揽业务。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不规范,一方面影响施工质量、造成施工安全隐患影甚至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市场秩序,性质严重时还需要承担法律后果。上述无序竞争将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行业自律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施工风险
由于行业特点,在地面铺装过程中可能因管理、设备、工人操作等问题,造成业务中断、财产及装备损毁,进而影响施工进度。若发生施工企业没有制订完善的施工安全制度或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能按照安全制度进行施工或现场工作人员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等违规施工的情形,将有可能出现导致施工事故发生的情形。
该报告为新三板行业分析师对新三板相关行业发表的研究报告,不属于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所撰写和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