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情回顾
新年伊始,股指走出开门红,当日沪综指大涨1.59%,但随后在1月上旬却持续横盘整理,并未有效突破。进入中旬,随着央行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出台,股指出现大幅调整,并最终回补了下方2650点缺口位,弱市明显。截止到1月21日,2011年1月整体下跌3.3%。可以说1月市场行情还没有从至去年10月的调整中苏醒过来。另一方面,小市值品种进入补跌的调整态势更为明显,其特征表现为下跌幅度大,而反弹乏力。据统计,截止到1月21日,同期中小企业板10.66%下跌,创业板则大幅下跌9.95%。这足以说明,在相对弱市的市场环境下,高估值的小市值品种面临着更大的调整风险。所以总体而言,近期从A股的结构表现看,大盘股的表现略好于小盘股。主要原因我认为,其一、券商和基金在弱市中倾向防守,故看好低估的周期品种。其二、就估值而言目前以“万科A”、“兴业银行”为例蓝筹品种对应2011年动态市盈率仅有10倍左右,所以本周开始披露的基金第四季度报告也普遍倾向于看好低估值的周期股票,这也使该类品种没有太多下跌空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A股1月的两次大跌分别出现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2010年宏观经济数据发布之后。其中存款准备金率的再次上调使得投资者担忧货币紧缩的风险,而经济数据出台也未能缓解投资者对于通胀的担忧。其中四季度GDP增速达到9.8%,经济过热的迹象再次引发投资者对于货币紧缩的担忧。与此同时,去年12月CPI涨幅虽有所放缓,但我个人认为,由于春节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预计未来CPI在今年上半年将继续回升。这也将使央行调控预期加强,大盘大幅做多底气略显不足!所以总结1月行情,受政策面与资金面影响,近期A股市场维持调整走势,股指重心下移,成交量继续萎缩,市场人气明显不足。盘面上,新股新一轮的破发潮愈演愈烈,中小板题材股继续挤泡沫,前期热门股出现连续下跌,尽管银行地产等部分权重股频现脉冲行情,但仍提升不了市场的参与热情。盘中虽有零星亮点,如:“高铁经济”、“水利建议”但独木难技,市场缺乏赚钱效应。
二、从数据看经济形势
近期公布的主要的经济数据有:
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3%。其中,12月份CPI上涨4.6%,涨幅有所回落。另据统计,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12月份上涨5.9%,环比上涨0.7%。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6%,12月份上涨9.5%,环比上涨1.1%。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1.3%,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9%,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7.9%,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1.0%,转移性收入增长13.8%。这是自199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市。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同比增长23.8%,2010年,我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首先,通胀压力小幅减轻,CPI和PPI无论从同比和环比角度都出现下降,这表明政府的价格调控手段效果显现,也为政策调控迎来喘息之机。贷款和M2增速仍保持高位,后期数量收缩政策仍有必要。其次,投资的大幅回落说明经济增长正向常态回归。虽然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投资有望快速增长,但是受到价格调控紧缩流动性的影响,全年的增幅不会太大。而伴随2011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进出口或将进一步平衡。从目前通胀的形势来看,我个人判断2011年1月份CPI压力依然巨大,春节前后货币政策的走向依然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此外,银监会近期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银信贷款余额每季至少压缩25%。在目前银信合作规模为1.66万亿元的情况下,年内每个季度至少要将25%转入表内,这意味着每个季度至少将缩减4000亿元的信贷规模。我认为,这将对银行利润构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但总体来看,我认为数据显示经济企稳,通胀压力略有回落,货币信贷增速保持高位,而政策则是进一步紧缩。展望1季度的经济走势,经济增长将出现暂时回落,通胀将因天气和节日因素略有反弹,而信贷放量和资本流入保持高位,将会导致紧缩政策的继续出台。另一方面,工业同比增速小幅反弹,但环比角度放缓,补库存进入后期以及下游订单的下降是放缓的主要原因。投资增速小幅回落,12月投资项目明显收紧,新开工增速下滑,房地产投资热情也明显减退。外需和消费是经济中的亮点,出口增速虽然回落较多,但结合2010年11月的情况来看,外需增长平稳,而消费数据中耐用品消费增速反弹。也反应出中国经济企稳的势头。
三、二月行情展望
1、从历史经验看现在世界经济及对A股影响
事实上,从去年10月A股向上趋势止步是源于两块绊石,一是美联储“印钞”,二是境内通胀,两者交织促使国内央行收紧货币,顿时令投资情绪陷入两难,无论是“通胀无牛市”还是“紧缩无牛市”,都是市场迷惘情绪的反映,此情此景与1980年至1982年后能源危机时代的情况非常相似。经济危机之后最直接的救市手段是“印钞”,而经济结构调整至少需要15至20年时间,例如:1973年西方经济体爆发能源危机,美国经济转型直至1990年前后才初见成效,在此之前依靠的还是“印钞”策略,因此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西方经济体的高通胀时期,通胀率超过两位数,但值得回味的是,美股恰是在1982年开始踏上从千点到万点的牛市征途。
而如今美联储的“印钞”策略与当年如出一辙,当年美国经济转型是转向服务业,今天美国经济转型却是回归制造业,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现阶段依靠的还是“印钞”输血:2008年金融海啸遗留下几万亿美元的房地产债券和其他有毒债券,至今价格仍然远远低于买入价,2009年美联储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仅完成了资产置换,即以原价买入各大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暂时维持了这些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转,但这些有毒资产的价格目前仍然极低,更要命的是,这些债券到期日临近,不进行第二轮救助,这些债券将引爆比希腊、爱尔兰更大的债务危机,近期美联储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目标不是“撒钱”,而是替代美国金融机构买入美国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债券,这就是预期美元购买力会贬值,但短期美元却出现反弹的原因。
上述原因会产生两点影响A股的因素,一是H股继续溢价A股,二是输入型通胀仍未飓风袭来,前者归因于全球市场仍还未步入紧缩阶段,这就给A股主板提供了价格和估值上的安全边际,后者借鉴日本央行超发货币全球之最,但日本通缩也是全球领先的现象,当有毒资产价格大幅回升之际,才是输入型通胀飓风二次袭来之时。如今A股就类似1980年至1982年阶段的美股,对于资本市场也将受益于这一阶段,但是我们需要警惕是的,未来如果中国发生输入型通胀二次来袭,则A股很有可能会产生一次类似1987年式的美股股灾似的股市动荡,这是我们应该警惕和关心的问题!
至于通胀,事实上只要不是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价格买入股票,中外案例都明白无误告诉人们,股市是最有效的抵御通胀途径,以美国1927年以来年均为例:美国长期通胀率为3%,股市投资收益率为9.8%,政府长期债为4.4%,短期国债为3.4%,可见股市投资一枝独秀,债券投资基本持平。再看A股:时间虽然不长,但撇除1993年、2001年、2007年这三个错误的时点,以及沪指1558点、2245点、6124点这三个错误的价格外,其余时点投资也多数跑赢通胀。
现在A股沪指高不及2007年腰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难言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价格,因此是值得研究买入的抗通胀资产,当然这是从中长线的角度去看待当前市场。
2、从宏观调控解读当前市场
2010年已经过去,A股市场在2010年也经历了不平静的一年。从房地产新政,到央行二度加息,国内外经济形势风起云涌,A股在2010年也几经波折,沪深300指数下跌12.5%,但中小板指数上涨21.3%,结构性牛市贯穿2010年。展望2011年,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将继续深入,积极的财政政策取代宽松的货币政策,A股的结构性牛市基础并未改变,大盘蓝筹也有望迎来价值回归。
但从短期来看,2009年和2010年货币超发积累的火药堆终于在2010年下半年这个下行周期中被引爆,使我们见到了预测不到的CPI和几乎都忘记了的物价管制。虽然我们仍然看好政府调控的作用,但不清楚这时的政策投放对经济运行所造成的中长周期影响该如何平复,理顺价格体系对于供给和需求完全不造成影响或较难实现。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从预期转为现实的情况下,“十二五”期间货币信贷投放恐回归常态。我认为,这种常态回归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短期内继续影响A股市场,但这种影响也只能制约反弹高度,无法造成强烈的恐慌。
从流动性上看,首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符合市场预期,但不能理解为利空出尽。2010年中国人民币新增贷款7.95万亿人民币,超出了央行设定的7.5万亿人民币贷款额度。同时也有消息称,2011年第一周中国人民币新增贷款数额约为5000亿人民币。短期新增贷款井喷势必引发央行采取调控政策,除了公开市场操作之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符合市场预期,预计会冻结3500亿元资金,一次性影响不大,但是累积效应不容忽视。从股市反应看,虽然符合市场预期,但是并不能理解为利空出尽。从通胀形势看,但是受到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气候、春节、基数效应等系列因素影响,一、二月份通胀压力有可能继续加大,因此从抑制通胀的角度考虑,加息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而从信贷方面看,考虑商业银行准备金缴款和春节假期,央行20日启动约500亿元定向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投放资金,导致市场资金利率再度飙升。很明显,在1月信贷投放已超万亿,部分银行紧急停贷的严峻形势下,为保持春节期间货币供应量,央行信贷阀门有松动的征兆,2月初银行信贷预期会再度小幅井喷。正是流动性偏紧缓解的预期,近期盘面上银行、地产板块表现相对稳定。
3、从技术角度分析当前市场
从大的趋势来看,我分析认为,自2005年6月998点以来的大牛市,最高冲至2007年10月的历史高点6124点,上涨5126个点,时间为28个月,回调时历经大的A-B-C子浪,其中6124-1664为A浪,1664-3478为B浪反弹,3478-2319点为C浪下跌,虽然C浪下跌未创新低,但是经过了34个月的充分调整,至此整个行情已经完成。自2010年7月2319点开始,行情进入新的一个牛市周期。从中期趋势来看,2319点至3186,为大1浪上涨,2011年上半年将迎来2浪回调和3浪扬升。
从时间来看,整个1浪从2010年7月开始,到2010年10月结束,历时3个月,接下来是2浪调整。由于自2010年10月以来已经开始调整,加之前面已经详细解读了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种条件下,经济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股市节奏,我个人预计2010年一季度政策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所以预计2浪调整时间将会比较长。但在二浪调整中,不排除会有阶段性的反弹机会,因为权重品种低估值以及相关产业利好推动,在1月出现连续调整的背景下,2月市场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但反弹的高度不会太高,大市值品种特别是“601”品种相对看好!
短期来看,大盘在前期缺口2656点上方再度展开反弹,并收出中阳,显示该点位资金承接力度较大,新增资金入场积极,存量资金的调仓换股也在2700附近获得短暂平衡,节前市场杀跌空间被有效封杀,维持2660-2750点区间箱体运行概率较大。而综观2010年行情可能先下后上,整体格局较为乐观。而二月行情在政策调控变动不大的预期下,反弹高度有限,预计二月股指高位在2900附近。
四、二月投资策略
在市场相对弱势的情况下,我认为实体领域的产业投资热点往往会成为A股市场的板块热点,其间的逻辑思路主要有两个:
一是实体领域的产业投资热点,往往意味着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以高铁产业为例,随着我国启动高铁产业投资以来,中国南车、时代新材等个股的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而新筑股份等相关铁路辅助设备类的上市公司更是大单不断,意味着未来数年内的业绩将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二是产业投资热点符合主流资金的选股思路。诚如前述,产业投资热点的相关上市公司未来的业绩成长趋势相对确定,而证券市场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不确定性,所以,越是确定的东西,越有望引发各路资金的追捧。未来拥有相对确定成长预期的高铁、水利、核电、风电等在近两年一直是A股市场的投资热点。
实际上,A股市场历史走势也反复佐证着这一投资思路。比如2003年的电力投资火爆,使得电力设备板块得到资金追棒,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是当时的ST东锅(后与东方电机合并整合成目前的东方电气)成为ST个股中的绩优高成长股。经过市场的持续验证后,已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关注起未来的产业投资热点,从而推动着产业热点反复成为A股市场的炒作热点。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产业热点的演变思路,基本上就可以把握高成长股的运行路线。由此可见,易、难主要体现在是短线还是中长线,如果立足中长线,从产业热点的思路出发,操作还是相对简单的。循此思路,在二月份的操作中,建议投资者积极跟踪三类个股:
一是产业投资热点,包括前文提及的高铁、水电、核电、水利、城市轨道交通等相关产业链个股。其中高铁的新筑股份、水电的浙富股份、核电的中核科技、水利的安徽水利、城市轨道交通的众合机电等品种均有不俗的表现。
二是环保等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投资热点股。主要包括盛运股份、天立环保、先河环保、桑德环境、万邦达、九龙电力等个股。而即将发行上市的中电环保的发展前景也相对乐观。
三是符合产业政策导向以及产业发展趋向的品种。如煤炭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纺织机械化等个股,郑煤机、山东矿机、林州重机、江淮动力、新研股份、经纬纺机等品种就是如此。另外,对符合环保发展趋势的产品替代效应明显的康得新、浙江众成等个股也可跟踪。
徐善武
1月23日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