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利好不断
1、业绩保持快速稳步增长
2010年,随着银行生息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净息差的回升和手续费收入的大幅提高,银行业绩稳步增长。从目前已经公布业绩快报的三家上市公司来看,业绩同比增长逾三、四成。
2010年,光大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53.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6.7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65.88%。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34.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5.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0%。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98.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0.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33%。
2、进入加息周期,利差逐渐扩大
2009年,我国执行扩张型货币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维持低位,信贷规模扩张达到9.6万亿。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逐步退出。6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利率,信贷控制严格,但是新增贷款规模仍达到了7.95万亿。2011年,我国将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且将逐步向紧缩性货币政策转变。加息将成为货币调控的主要手段,也就意味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了加息周期。
在我国,加息一般会扩大银行息差。因为银行中大约一半的存款是活期存款,而在加息过程中,活期存款利率的增加幅度往往小于定期存贷款利率的增幅,因此加息将使得银行累计的利差扩张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加息将导致信贷投放减少,从而增加银行的议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
3、存款活期化加速,进一步扩大息差。
2010年12月份,我国新增居民户活期存款7924亿元,新增企业活期存款4106亿元,年末活期存款占比较11月份上升1.13个百分点至42.9%的水平。2010年10月以来,受通货膨胀预期升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活期存款占比持续增加。央行的调研表明,目前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处于相对高位,在长期存款跑不赢CPI的情况下,居民更倾向于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增加,将进一步扩大银行的息差,有利于银行业绩的提升。
4、生息资产的存量基础以及息差稳中有升,为银行持续盈利奠定了基础。
2010年我国新增贷款近8万亿。2011年各大商业银行给央行上报的新增贷款目标基本与2010年持平,但央行初步确定2011年贷款规模控制在2010年规模的9成左右。尽管央行目前没有公布金融机构2011年新增贷款目标,但按照去年8万亿元新增信贷规模以及各商业银行新增目标的90%来算,今年全行业新增贷款约为7.2万亿到7.5万亿。与去年相比不会出现大幅回落,为今年银行的生息资产奠定了存量基础。再加上息差的稳中有生,预计2011年,银行业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二、利空因素逐渐被消化
2010年地方性融资平台的风险、巨额再融资成为银行板块下跌的主要动力。2011年关于 “平台贷款”、“再融资”等方面的利空因素已逐渐被市场消化,且这方面的风险也在不断降低。经过2010年的集中巨额再融资,2011年银行业再融资已接近尾声。随着银行业拨备的普遍提升,上市银行经营和监管指标基本满足了监管新规的要求以及未来业务拓展的需要,再加上近一年来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目前地方性融资平台的风险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货币政策方面,提高存款准备金金率的空间已经有限,央行将更多采用提高利率的政策来调控货币总量,所以政策方面的风险也将逐渐释放。
1、补充融资规模将大幅减少
经过2010 年的集中再融资,银行业再融资已接近尾声。随着拨备覆盖率的普遍提升,上市银行的经营和监管指标已基本满足了监管新规的要求以及未来业务拓展的需要。根据测算,2011年上市银行的再融资规模为1970亿元左右,其中通过二级市场配股的占比不足2 成,对市场的影响较小。由于80%的融资方式为次级债和定向增发,那么对二级市场的影响也十分有限,这也是区别于2010年以配股为主要融资方式的最主要方面。由于定向增发和次级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大股东、关联方以及战略投资者,所以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更多停留在心理层面。
2、地方性融资平台风险逐渐释放
2010年,监管层不断的提示风险,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融资平台贷款的调控政策。银行明显收紧了对融资平台贷款的投放。2010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77万亿,同比增速仅为5.3%。随着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增长的放缓,地方政府未来还本付息的压力明显减轻。再加上地方政府德土地出让金和财政收入不断提高,使得其2010年可用收入同比增长30%至10.4万亿,地方政府偿债率下降,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大幅降低。截止2010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93亿元,比年初减少681亿元;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18%,比年初上升63个百分点。
3、存款款准备金率再提空间有限
2010年,我国共经历了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各家上市银行具体的准备金率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上调为19.5%;中国银行,交通银行19%;民生银行达到17.5%,其他上市银行17%。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已经接近了极限值23%-25%。当存款准备金率达到极限值时,部分银行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故央行还要为存款准备金的调整要留有余地。从这个角度说,2011年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所以这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比较有限。
三、风险提示
1、银行板块扩容压力较大
近日有消息称,张家港、吴江、常熟以及江阴4家农商行的IPO申请已经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在农商行IPO获批的同时,城商行也在加快IPO进程。有媒体称,截至2011年1月20日,已经有超过40家的城商行在做IPO计划。目前上海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乌鲁木齐银行、大连银行等十多家银行已公开提出IPO计划。如果这些银行IPO顺利通过的话,二级市场上银行板块的供给将大幅增加,对银行板块的冲击将比较大。但客观来说,40家银行全部通过需要较长时间,所以部分银行IPO对银行板块的影响将大幅降低。
2、差别准备金制度
2011年央行推出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试图利用更加市场化的手段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差别准备金金率政策的实施,将使得商业银行在增加信贷投放和上缴纳额外准备金之间做出选择。为了避免被执行差别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将不得不减少贷款投放、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从而增加稳健程度。这一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信贷投放的增长,以招行为例:2011年招行贷款增速预期大约为14%,这是一个避免被"差别"的速度。也就是说,如果超过14%,招行可能就要交差别存款准备金。
3、存款压力不断增大
2011年银行揽存压力非常大,甚至超越了放贷,成为所有银行的工作重点。反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股市等其他投资渠道搬走了大量资金是造成年底的存款压力的主要原因。现在已有部分未完成存款任务的银行会通过变相加息的方法吸引大额存款,包括返现金、减免其他业务手续费、安排亲属就业等方式。存款的多少将直接制约着银行的放贷量,从而限制银行业绩的增长空间。
四、投资策略
目前A股中银行板块整体市盈率(PE)不足10倍,市净率(PB)不足2倍,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准。而A股平均市盈率在20倍左右,银行板块折价率超过50%,估值优势明显。近期大盘走势较弱,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但银行板块再次下跌空间已经有限,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建议长线投资者逐渐逢低布局。个股方面,重点关注拨备贷款比较高的光大银行,近期走势较强的兴业银行以及存款较为充足的农业银行。详细数据请参看下表:
2011年1月20日银行板块的收盘数据
流通市值(亿) | A股股价(人民币) | H股股价(港元) | PB | PE | |
光大银行 | 149.20 | 3.73 | / | 1.89 | 9.33 |
兴业银行 | 1513.69 | 25.26 | / | 1.70 | 7.65 |
浦发银行 | 1432.59 | 12.48 | / | 1.48 | 7.89 |
华夏银行 | 409.81 | 10.83 | / | 1.58 | 9.03 |
民生银行 | 1115.83 | 4.94 | 6.62 | 1.32 | 6.18 |
中信银行 | 1334.09 | 5.05 | 5.13 | 1.69 | 9.35 |
北京银行 | 704.96 | 11.32 | / | 1.65 | 8.98 |
宁波银行 | 297.41 | 12.02 | / | 2.23 | 12 |
南京银行 | 293.03 | 9.87 | / | 1.58 | 9.87 |
深发展A | 463.32 | 14.92 | / | 1.62 | 7.61 |
招商银行 | 2211.80 | 12.52 | 19.22 | 2.03 | 9.63 |
工商银行 | 10882.32 | 4.15 | 5.95 | 1.81 | 8.30 |
建设银行 | 447.06 | 4.66 | 7.05 | 1.71 | 7.77 |
农业银行 | 395.83 | 2.58 | / | 1.58 | 7.59 |
中国银行 | 6798.14 | 3.17 | 4.18 | 1.41 | 7.93 |
交通银行 | 1614.64 | 5.43 | 7.82 | 1.42 | 6.79 |
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行情软件
——郭孟丽
本文截稿日期为2011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