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速铁路发展的背景及状况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细分为航空装备业、卫星制造与应用业、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装备业等五大领域。高速铁路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利好消息,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引发投资者的浓厚兴趣。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铁路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广义的高速铁路包含使用磁悬浮技术的高速轨道运输系统。
国家对高铁发展的投资建设规划和政策都很明确且在加力:
第一、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未来五年我国高铁建设投资额将保持在平均每年7000亿元左右,共3.5万亿元左右,比“十一五”高70%。实现2012年铁路营业里程11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铁1.3万公里以上;2020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铁1.6万公里以上。新建高速铁路以“四纵四横”为骨架形成高速铁路大通道,以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高速铁路。据国务院批复的地铁建设规划,至2015年,全国将新建城市轨道交通79条,总长达2300公里,总投资约8820亿元。
第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高速轨道交通系统提出了“重点研究开发高速轨道交通控制和调速系统、车辆制造、线路建设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形成系统成套技术,开展工程化运行试验,掌握运行控制、线路建设和系统集成技术”,对智能管理系统提出了“重点开发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技术”。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已经完成规划62条线路,目前已通车13条,在建38条,已获批复即将开工的5条,尚在规划中的6条。不考虑尚未审批立项的规划中项目,仅已通车、在建和已获批即将开工的线路里程总和就高达2.3万公里,这些线路都将在2014年底前完工。而09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为8.6万公里(其中高铁6552公里,目前在建1万公里左右),这也意味着十二五期间将建成16448公里的高铁,也就是会提前完成十三五的目标,表明高铁建设速度在加快。新建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 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第三、全世界也迎来高铁建设浪潮
当前全球铁路的总里程为150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不含中国)仅为7000 公里,仅占到全部里程的0.5%,且运营速度基本为200-250 公里/小时,随着当前时速350 公里/小时高铁技术的成熟以及各国对铁路这种低碳、安全运输方式的进一步偏好,特别是大陆型国家都在酝酿修建里程更长、速度目标值更高的高速铁路。
近年来,除中国外,在亚洲(如韩国、日本)、美洲(如美国)、欧洲、澳洲等地都掀起了建设高速铁路热潮。据统计,到2020 年,日本计划将高铁里程扩至5500 公里(2009 年约为2500 公里),欧盟亦计划同期增加2500 公里高铁里程。
通过近年来在高铁技术上的持续投资和宏伟的高铁建设蓝图已经在技术上和我国高铁品牌声誉上逐渐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具备系统集成优势,可以提供从轨道线路施工、列车、信号、牵引等设备供应到运营管理和设备维护的交钥匙工程;二是中国高铁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按照京沪高铁平均每公里1-1.5 亿元的造价,其基本相当于国外造价的30%-50%,对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目前中国高铁已经出口到了泰国,和美国、欧盟等很多国家也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俄罗斯近期就表示希望引进我国高铁技术参与其国内交通的建设。我们预计,国内领先高铁信息化行业公司将在中长期内,借力跨国铁路项目逐步渗透中国周边高铁市场,延长持续增长的时间。我国已拟定了穿越中亚、俄罗斯及东南亚等方向的3 条高铁建设计划,一些原有的铁路建设计划,如中巴(巴基斯坦)铁路建设也在考虑替代为高速铁路形式。如近期媒体报道,中缅高铁项目计划于明年1 季度动工。除中缅高铁外,中国与老挝、中国与柬埔寨的高铁项目也进入到论证。
二、高铁建设产业链及受益情况简析
高铁整个建设过程包括铁路基础建设(路基、桥梁、轨道)、高铁车辆以及配件制造、信息化和电气化设备三大板块。
1、铁路基础建设:包括路基、桥梁、轨道,受益企业包括铁路施工企业、工程机械企业、爆破企业、轨道专用钢铁企业、轨道专用机床行业,未来1-2年是铁路基建类公司的结算高峰,由于该部分业务的利润率较低,主要依靠“以量取胜”也能获取丰厚的利润。
2、高铁车辆以及配件制造:2009年起,动车组将进入集中交付期,动车车辆制造企业,动车配件制造企业将明显受益于高速车辆的采购。
3、铁路信息化和电气化设备:该部分产品毛利率高,但投资一般滞后铁路投资2-3年,因此2011年起信息化设备商的业绩将开始释放。
由于众多高铁项目在08年和09年开工,需要3-4年的建设时间,因此2011年将迎来基建高峰期,而高铁车辆及配件制造、信息化和电气化设备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考虑到开工、竣工时间、相关行业已有的市场容量、产品毛利水平,以及考虑到铁路信息化和电气化设备在建成后也需要维护或定期更换设备,具有持续性的小幅需求,从而带来可持续的利润来源,因此,更为看好铁路电气化设备, 高铁车辆及配件制造次之, 铁路基础建设的未来可持续增长前景尚需观察,排在最后。
三、三大子行业的市场容量测算和主要受益企业
1、铁路信息化和电气化设备企业占总投资的25%-40%左右。
铁路中应用的电气设备可按功能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负责直接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电能的,二次设备负责监察、测量、控制、保护、调节。
为了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和可靠性,铁道部对涉及到铁路安全运行的产品设备(重点是通信信号设备和牵引供电系统)采取了严格的行政许可制度。相关产品在通过技术方案、安全性能等严格审查后,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上道试运行,待试运行验收合格后才能申请发放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认定证书,进行全路推广。因此已获得铁道部行政许可的、具有丰富供货业绩的厂商将具备先发优势,更久地分享铁路投资增长带来收益。
铁路设计时速越快,对电气化牵引系统的要求越高,相应的电气设备投资比重也越大;从市场容量看,以核心的牵引供电系统为例。电气设备在新建高铁建设总投资中占比约为9%,在新建普通电气化铁路总投资中占比为7%,在电气化改造总投资中占比为40%。预计2010-2014年铁路电气设备市场从350亿元持续增长到750亿元,以09年为基数(约240亿元)计算,复合增长率为25%。2010-2014年间,市场总需求达2800亿元,年均560亿元;市场需求峰值将在2014年到来,达到750亿元。一般来说,对铁路电气设备招标的时间在全线通车前1年左右进行,供货期通常在3-9个月左右,因此铁路电气设备厂商的收入确认时点可认为大致与线路通车时间相对应。考虑到08、09年开工的高铁项目将在2011-2012年投入运营,因此2011-2012年是铁路电气设备企业的黄金时间!
特瑞德(300001) ,公司生产的远动箱式变电站主要服务铁路通信,每2-2.5公里高铁需要配备一套。募投项目包括节能型变压器和 C-GIS开关设备,预计2011年投产。公司上市后承诺未来三年收入符复合不低于30%,2010年营业收入增长也不低于 30%,10年中报显示高铁产品占比85%。
辉煌科技(002296),公司是铁路电气信息化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占主营业务接近80%,市场占有率在40%左右,10年中报显示高铁产品占比80%。公司新产品防灾系统已有2-3年的准备期,未来5年市场容量近20亿,另外还有新品储备中,公司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鼎汉技术(300011),公司生产的信号通信智能电源系统约占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市场30%份额,位居第一;通信电源、电力操作电源系统和屏蔽门电源系统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10年中报显示高铁产品占比60%。
2、高铁车辆及配件制造的企业(占总投资的10%-15%)
(1)、高铁车辆:我国通过引进200-250公里/小时列车技术,通过自主研发,成功开发350公里/小时的高速列车,并且已向国际市场推广自己的高速列车技术,未来几年,利润更高的动车将在南车和北车的收入占比中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客货分离的方向将使更多的高效率大功率机车将对现有的机车实现更新换代。
根据前面“十二五”期间将建成16448公里的高铁线路,按照每公里车辆保有密度1.4辆/公里计算,到2015年动车组保有量为2.3万辆。2005年以来,铁道部陆续下达的动车组订单为1140列,合计9120辆,仅完成了理论采购量的40%,未来还有13880辆动车组会招标采购,且未来以300km/h以上的车辆居多。按照每辆均价2034万的估算,光车辆采购一项,未来5年,市场容量预计为2823亿。南车北车现有产能,年产400列/年,折合3200辆/年,如果要完成13880辆的车辆需要4.3年的时间,目前两家公司在手订单在2012年都已排满,预计到2016年上述两家企业都会处于满产状态。
中国北车(601299) ,动车组生产交付已经安排到2012年,到2016年都处于满产状态,公司在350公里/小时动车技术上具有优势,长期增长前景乐观,10年中报显示高铁产品占比70%。总市值小于中国南车,股价也具有相对估值优势 。
(2)、车辆配件制造企业:由于2011年会达到基建的峰值,因此2011年高速车辆以及相关配件设备将进入集中交付期。
晋西车轴(600495), 由公司与太钢、铁工院和清华大学合作生产线的高铁车轴,目前已经通过疲劳试验,将进入采购阶段;生产的货车,也将推出新车型是公司的两大亮点,10年中报显示高铁产品占比40%,在2011年的业绩会有加速。
3、铁路基础建设企业(占整个投资的40%-60%)
铁路施工成本的40%由人工及机械使用构成,中国铁路基建企业成本优势明显、工期控制能力强,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竞争力显著。同等项目情况下中国企业普遍较国外企业要短1 年左右,这对国外业主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国内较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铁建来看,其海外新签合同额在过去5年中提升明显,由2005 年的130 亿元快速上升至2009 年的700 亿元左右,充分显示了中国铁路基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优势。目前中铁、铁建两家企业在海外铁路基建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在15%左右,随着海外铁路特别是高铁建设市场的陆续启动,中国铁路基建企业在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其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上升至25%以上。按海外铁路基建市场年均7000 亿人民币的静态规模保守计算,预计中国铁路基建企业在未来数年间将从这一市场稳定获取年均2000 亿元的新签合同。
中国中铁(601390)、中国铁建(601186)等基建企业将在11年引来业绩高峰,由于基建企业原本业绩基数比较大,而且毛利率较低,因此我们认为相关企业的业绩爆发性较小,股价的弹性较差,更适合中大资金投资。
中鼎股份(000887),公司目前的业务已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业绩优良,公司生产的高铁用橡胶减震件为该子行业中的优势产品,且没四 年更换一次,具有持续的需求,未来3 年细分市场复合增速超40%。
——周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