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至尊平台(中国)登录注册-Official website

fh至尊平台(中国)登录注册-Official website

美国金融危机根源是什么

美国金融危机由次货危机引发,已演变为信用危机,并有向经济危机演变之虞。分析美国金融危机产生根源,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目前所处的外围环境,研究宏观经济的走势,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有积极的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根子在于“借债度日”

  如果从更深层次挖掘,金融危机的根子在于美国的“借债度日”。许多美国人一直过着超出自己实际收入可以负担的生活。明明是“次级”,却大肆借钱买房子就是这种“美式生活”早已超出了安全线的突出表现。美国的银行一直都在鼓励美国消费者借钱生活,送上各种贷款催促他们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虽然不能一概否定这里的积极作用,但是,把借债人的还债能力押在了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的前提下,就注定了要引发危机,“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1、 “借贷消费”在美国“扎根”

  美国经济增长由生产驱动到由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发生在1880年至1920年之间。到上世纪20年代末,借贷消费、“先买后付”已普及到美国各种耐用品、甚至非耐用品市场。1930年那一年中,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就这样,借贷消费的生活方式在美国社会扎根了。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美国人的消费已经超过了他们的产出,他们也因此成了“举债度日”的典型。个人消费开支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对于本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媒体曾形容说,“只要太阳一升起,消费者就开始购物”。美国皮斯卡塔研究公司投资顾问史蒂芬·切奇说,2006年,美国人收入的90%用于消费,13%用于偿付贷款,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借款才能维持生活。在这个数十年来一直靠消费拉动经济的国家里,许多人早已习惯“借债过日子 ”。

  时至今日,美国的消费即将跌落悬崖,而美国经济也走到了悬崖边上。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撰文称,这次金融危机是美国疯狂消费主义酿出的苦果。

  2、 政府鼓励私人拥有住房

  美国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比率在过去30年来一直稳中微升,2005年,达到了69.1%的历史新高。布什最钟爱的一句口号是建设一个“所有者社会”,鼓励私人拥有住房是这个“所有者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石。布什甚至宣布每年6月为美国的“全国住房所有权月”,力图使美国拥有自己住宅的家庭在2010年前增加 550万。

  美国政府的确在鼓励私人拥有住房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成立了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三大政府支持的抵押贷款机构;通过诸如《社区再投资法》等法律帮助私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购置住房;并为私人购买住房提供大量财政补贴。

  不难理解,在这样一种社会大环境下,低收入人群自然会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心甘情愿当“房奴”。美国的购房抵押贷款从1974年的6800亿美元上升到今天的14万亿美元。仅仅在过去的7年时间里,美国的购房抵押贷款总额就翻了一番。

  于是,次级抵押贷款也相应增加了。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由发起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银行或投资公司),向信用较差的客户发放的购买房屋的抵押贷款。在美国人住房拥有率增长的4个百分点中,它的贡献率达到了一半。

  住房拥有率增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如有利社会稳定、民众积累财富等等。但同任何其他投资一样,购买住房同样存在风险。现在美国可能有多至1000万家庭住在负资产的自住房中,其中数百万家庭的住房正面临或已经付不出房贷遭拍卖。

  3、政府通过金融工具借债

  但与政府相比,美国普通民众的“举债度日”的 习惯只能算小巫见大巫。每个城市、每个县、每个州的政府职能都在日益膨胀,但税收却没有相应地大幅提升。怎么办?只能通过各种精心设计、名目繁多的金融工 具大举借债。寄希望于将来的税收以及联邦政府的财政拨款,各级政府倾向于毫无节制地发行收入债券。这样的后果是,为了从拨款中获取利息,这些公共项目的造 价越来越昂贵。由于这些成本对公众缺乏透明度,各地政府往往会毫无忌惮地增加这些项目的成本。

  结果,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种债务“骗局”。经济学家杰佛里·萨克斯指出:“政府借了许多债务,却从来没有打算归还。”因此,美国各地政府借出了问题。

  由于信贷市场紧缩,一些地方政府还面临破产阴影困扰,其中最有名的是亚拉巴马州杰斐逊县。因为饮用水卫生状况受到起诉,杰斐逊县于1995年开始大规模下水道改造工程,总共花费32亿美元。2002年,为减少下水道改造贷款的利息支付,县政府发行了一系列利率掉期,以对冲利率上涨风险。但由于信贷危机,县政府的利息支出出现大幅上涨,掉期又无人接盘,县政府财政状况急剧恶化。

  二、两大助推因素促成危机爆发

  美国人“举债度日”的生活方式虽然可以拉动经济的发生,但事物往往“过犹不及”。由于持续多年的低利率政策以及不断增多的“杠杆”交易,美国人在“举债度日”的生活方式上一条路走到黑,结果促成了金融危机的总爆发。

  在这方面,曾被奉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典范、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实际掌舵人的艾伦·格林斯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批评者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当初奉行的低利率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而他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放任自流立场,使这些被“股神”沃伦·巴菲特视为“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的衍生品最终引爆了美国金融市场。

  1、格林斯潘——让利率一降再降

  上世纪90年代大选的时候,华尔街流传着一个说法:管他谁当选呢,只要格林斯潘还是美联储主席就够了。然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往日的辉煌顿时黯然无光。而对格林斯潘批评得最为犀利的著作之一,是由威廉·弗莱肯施泰因和弗雷德里克·希恩所写的《格林斯潘的泡沫:美联储的无知年代》。

  在两位作者看来,美联储在过去19年里最关键的时候犯下了一系列错误:1987年股市崩溃、80年代的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危机、2000年科技股泡沫、对千年虫的盲目恐惧、2007年以来的次贷和信贷危机等。令人吃惊的是,格林斯潘在每一次危机中所犯的错误都是一样的,就是降息的幅度过大,而且维持过低利率的时间太长。

  利率太低,使得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过剩。格林斯潘成功地使美国婴儿潮一代疯狂地将自己的储蓄取出来,投向股票市场,以弥补因降息而缩水的收益。在格林斯潘对“新经济”大加赞赏的时候,经济学家根本找不到生产率提高的证据。后来,学者们才领悟到,从新技术问世到生产率的提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适应期。而格林斯潘所津津乐道的生产率奇迹仅仅是一个统计上的幻觉。

  经常被人们提起的“格林斯潘对策”说,资产价格下跌的时候,格林斯潘就会立即出手,但当资产价格上涨的时候,他却坐视不管。当网络泡沫崩溃之后,格林斯潘故伎重施,仍然希望通过降低利息刺激美国经济。

  而且,在降低利息的同时,美国的住房贷款机构不断放宽房贷标准,尤其是针对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开发出各种新型贷款,比如可调整利率。

  这种所谓的创新使得没有足够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贷款人盲目贷款,但这些借款就成了隐蔽的定时炸弹,到期就会爆炸,让借款人无力还款,陷入困境。

  格林斯潘当时对这种非固定利率贷款非常支持,他认为在降息的背景下,这种贷款方式能够让贷款人省很多钱。但房地产价格从2006年之后开始下跌,很多贷款买房者才震惊地发现,其所要偿还的贷款,已经远远超过了房产的价值。

  2、“杠杆”交易——催生举债豪赌

  “杠杆”是华尔街对债务的特殊称谓,它也是造成目前金融危机的核心因素。在低利率情况下,炮制高收益率的首选方法并不复杂:大量使用投资“杠杆”。

  “杠杆”交易可让您以低于合约交易金额的资本进行该项交易。比如说,你可以买入一项能产生6.5%现金收益的资产,资金中有10%是你的自有资金,剩下的90%是从银行以5%的利息借来的。

  这样折算下来,你的自有资金部分就实现了20%的收益率目标。同样一笔交易,顾客所投入的资本越少,则杠杆效应则越高。然而杠杆式交易可带来倍增的利润,也可令你的亏损因应你的杠杆比率而扩大。

  华尔街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所谓的“杠杆”交易。华尔街发明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透过种种“杠杆”, 金融机构似乎可以无限创造信用,玩所谓钱生钱的把戏。然而,这些手段或可促进投资回报率,却无助于真正的财富增长。高管们愿意举债豪赌,只要他们当年能够 把利润做上去,他们就可以多拿收入,来年赔了钱也不用退还过去的所得。这样高管们就愿意借钱炒股,多多益善,而且美其名曰“杠杆”交易。

  “杠杆”交易在美国已经受到了质疑,至少是已经暴露了丑恶的一面。巴菲特5年前就批评了这种“杠杆”交易,他认为这种方式会使“那些聪明的家伙走向破产”,有“金融大鳄”之称的乔治·索罗斯在其他投资市场呼风唤雨,唯独对金融衍生品敬而远之。他曾表示搞不懂这些金融工具的“原理”。

   如果说人们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什么教训,那就是一条简单而古老的经济学规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想获取什么东西,你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债务并 非不好,当现代经济要求人们负责任地利用债务。但由于名目日益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掩盖了真实的成本,这使得不负责的举债行为常常大行其道。

 三、 借债后果

  1、美国人“勒紧腰带”过日子

  商场门庭冷落,餐厅车马稀少,民航乘客锐减,车行无所事事……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实体经济的各个层面,随着消费者逐渐习惯勒紧腰带过日子,美国经济的最大驱动力——消费可能迎来20多年下滑幅度最大的一个季度。令美国人颇感郁闷的是,信用卡公司也在这时候开始降低信用额。而由于“量入为出”的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华人在这次危机中未受到太大冲击。这种消费观念受到一些美国人的认同,被认为是渡过难关的最实际的办法。

 2、高档商品销售额锐减

  美国汽车销售商今年9月份不得不面对15年来最糟糕的销售纪录;美国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班9月份航程减少11.7%;“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奢华酒店和赌桌前的顾客在持续减少;市郊的大型购物中心车辆日益稀少……

  零售业也感受到阵阵寒意。由于销售前景不好的预期,一些零售商店撤回了向华尔街提供的盈利预期报告。而平时大手大脚的一些消费者也开始量入为出。能在家就餐的不会就洒店,能买便宜的不买高档的,“能省就省吧”。

  3、信用卡公司降信用额

   面对房地产价值急降、经济疲软和就业市场低迷,美国消费者正越来越多地从信用卡里提取现金使用,同时拖欠债务的情况也不断上升。为避免在周转性信贷上陷 入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那样的泥潭,信用卡发卡商和各银行都开始降低普通消费者的信用额度、提高利率、限制信用卡的刷卡次数。

  美国主要信用卡发卡商美国运通公司6月25日就警告说,越来越多的持卡者开始拖欠还款,华尔街随后预计运通公司将调低今年的收入预期。美国银行家协会发言人约翰·霍尔说,在目前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信用卡发卡商的谨慎是“必须要采取的措施”。

四、美国举债度日消费模式会因危机改变吗?

目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还在发生,对美国和世界的负面冲击还需要一段时期才能消化。尽管这次危机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但是,美国自19世纪末演变而来的、靠借贷消费带动的增长模式不会改变,其金融资本主义模式也不会终结,在质上不会变,只是在度上会有收缩。

道 理在于,人类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已足够完善,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已大大提高,不怎么费力即能满足物质消费需求。最终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 也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除非从今以后每个人每天的食物需要、生存需要出现根本性的增加,否则,这些历史进程是不可逆转的,消费继续是经济增 长的瓶颈。

金 融市场发展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来缓解人们因为在不同年龄时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问题。解决个人未来年收入很 多而今天没有现金,靠金融产品帮助人们跨时间转移收入。分期付款的借货消费模式对于理顺个人收入流程跟消费流程的关系,不愧为精妙之作。医疗保险、养老保 险、各类基金等金融品种,其目的也在于安排好未来各种可能的需求,以减轻青年、壮年时期的存钱压力,从而促进消费。总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其他相关 的金融发展,都是围绕着把人们从存钱压力中解放出来,进而释放消费动力。从本质上说,借货消费模式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无节制、过度的借货,以及政府对借货 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

这种借贷促进消费的发展模式不是美国专有的,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实际上,中国现在也要从投资驱动型的模式向消费驱动型的模式转型,否则,中国只能继续依赖制造业和出口市场。(蒋志)


回顶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