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至尊平台(中国)登录注册-Official website

fh至尊平台(中国)登录注册-Official website

从放松物价管制看宏观形势

李胜权

 

国家发改委决定自6月20日起将 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液化气、天然气价格不作 调整。提价的时间早于多数人的预期,汽油零售均价上调幅度超过了16%,说明政府面临较大的补贴压力。我国的油价补贴系统比较复杂,预计相当于将国内原油 价格提高到每桶90美元。
1、放松物价管制原因
为了控制国内物价的全面上涨进而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政府对成品油价格一直实行严格的价格管 制政策。在国际油价屡创历史纪录的背景下,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企业的炼油环节出现了巨额的政策性亏损,虽然财政补贴可以部分地弥补亏损,但这种机制的弊 端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政府要因此增加更多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油价的倒挂严重扭曲国内的价格体系,最终通过下游产品的出口形成“补贴世界”的结果;所 以油价上调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客观需要。
2、提高成品油价格是利好
上调能源价格与政府保护能源并逐步放松对资源、能源价格市场管制的规划一致。成品油和电力价格改革有助于理顺价格体系,从长期看,能源价格与国际接轨,形成真正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是大势所趋,成品油价格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提 高成品油产出,刺激经济增长。燃油价格补贴限制了成品油供应,炼厂在政策性亏损或盈利能力很弱的情况下,压制产量。柴油和其他燃料供应频频出现严重短缺, 近期这个问题再度出现,且正在向全国蔓延。在成品油价格限制大幅放宽的情况下,炼厂可能会提高产出,满足更多需求。成品油普遍短缺,电力短缺的威胁也越来 越大,已然成为实体经济活动的瓶颈,因此提价在近期内有助于增加市场的燃料和电力供给,弥补之前未被满足的需求,有望刺激整体经济增长。
对于石油石化公司来说,因销售价格上升而原料成本可能下降,毛利率迅速回升,将是最大受益者,类似的还有电力和钢铁。电力价格改革将扭转目前电力生产企业的不利局面,火电生产企业明显受益。
3、宏观形势的判断
我 们认为成品油价格上调提早和上调幅度大于市场预期,并不意味着决策层对通胀的担忧有所减弱,而更有可能是担忧成品油严重短缺给实体经济活动造成的冲击。放 松物价管制后,政府可能出台有力的调控政策,如加息等为防止恶性通货膨胀。不然,在经济增长和通胀中,政府可能选择前者。
(1)上调能源价格对通胀的影响
短 期来看,上调能源价格将加大通胀上涨压力。就近次情况来看,汽、柴、航空煤油每吨上调500元,导致CPI上升0.3%,PPI上升0.4%。为防止上调 价格后连锁反应,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铁路客运、公共交通等,液化气、天然气等价格均不得提高,因此对CPI的影响将主要通过运输成本的上升推动所有产品 价格上涨来体现出来。电价方面,由于这次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没有调整,不会对CPI产生直接影响;但是电价对PPI的影响较大,从历史上来看,当月PPI的 冲击在0.2%。综合来看,成品油和电价的调整会影响CPI0.5%左右,PPI将会大幅上升接近9%。
长远来看,此次成品油调价有利于控制通胀。成品油价格上调后,国内的短期需求将会受到抑制,这有利于国际油价的回落,而原油是本轮物价上涨的源头。
(2)防止恶性通胀 可能上调利率
由 于此次能源价格的大幅调整将会对物价特别是PPI造成较大冲击,预计未来央行仍将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不变。6月20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美国纽约表示,为 了对付上调能源价格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的局面,央行可能会制定“更有力”的政策。周小川的讲话又让市场之前呼声渐低的加息预期再次被市场重提。
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认为:5月CPI有所回落,但并不能代表CPI出现下降拐点,原因在于PPI还在迭创新高,而一般来说,在平均两个季度之后,PPI上涨将会传导到CPI上。目前通胀压力严峻,未来不容乐观,全年CPI都将在高位运行,并不排除未来出现两位数的增幅。
为 避免越南危机在我国重现,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控制通胀,防止持续的高通胀,从而变成恶性通货膨胀。成本与价格之间的螺旋上升被称为恶性通货膨胀。目前我国通 胀率大约在7%--8%,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区域,资源价格、产品出厂价格、工人工资之间螺旋上升,政府应该及时采取严厉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有效抑制通胀。 从美国、印度的历史经验来看,应该立即采取加息政策。
4、通胀和增长中政府选择了后者
政府在CPI下降的时推出物价管制,表明决策层非常清楚,全年的物价不可能出现大幅回落,那么负利率将维持很长时间。如果在放松物价管制后,不采取强有力的调控政策如加息等,就彻底表明政策导向已经从遏制通货膨胀完全转向了防止经济下滑。
真正的宏观风险在于经济增长放缓。根据专家预测今年全球GDP 增长将进一步放缓1.2 %至3.3%。因此不排除政府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中选择后者。


回顶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