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之前,“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中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并严重影响股市的发展。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我国股市终于从四年的熊市中摆脱出来,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创出历史高点6124点。
今年以来指数一度下挫近60%,矛头直指“大小非”。市场面临“大小非”集中解禁的新矛盾,对此管理层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对减少“大小非”减持的冲动没有实际性的帮助。进入后股改时代,管理层如何缓解“大小非”压力,将决定我国股市未来方向。
1、《指导意见》出台 减持压力不减反增
08年4月21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完善“大小非”解禁股减
持规则。但《指导意见》仅在时间上对量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性处理,并没有解决“大小非”的问题。超过1%的“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最终还是需要在二级市场变
现抛售,总体的供求关系没有实质上变化。据统计《指导意见》公布以来,“大小非”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逐月大幅递增,5至7月减持量分别为1.21亿股、
2.52亿股、5.18亿股。“大小非”减持压力未能受到明显的抑制相反递增,这与“大小非”股东担忧未来有更严格的减持规定出台而加快减持频率有关。
2、二次发售机制刺激短期减持欲望
08年8月20日市场传闻证监会将推出酝酿已久的“二次发售机制”约束“大小非”减持,两市指数当日大幅
上涨超过7%。在美国,二次发售是指公司的主要持股人对公众发售其限制性股票。二次发售的程序同IPO完全一样,必须申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由券商
承销或包销限售股东向公众发售的限制性股票。“二次发售”意图减少“大小非”对市场的冲击力,然而面对“大小非”股东高溢价意图,管理层单凭“二次发售机
制”很难有效约束“大小非”减持压力,况且这并不是“大小非”们唯一可选择的途径。对于有意在未来减持股份的“大小非”而言,这又将刺激了他们短期内减持
股份的欲望。
3、减少“大小非”减持冲动的有效办法
市场普遍认为限制“大小非”减持对股市回暖产生积极效果,但限制大小非减持是否合理、以何种方式有效化解减持压力,这仍是中国股市发展必需解决的问题。
(1)、降低市场估值
上
证指数跌至2000点以下,“大小非”股东选择减持或有所缓解。根据Wind的统计,从市场供需情况看,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从05、06年的39%、
38%到07、08年的46%、48%,股市就在市场容量快速扩大的同时,做出了大幅下跌的反映。从市场估值看,08年市场平均市盈率23.4,平均市净
率3.26倍,较05年平均市盈率16.95,平均市净率1.66倍,分别上涨38%和97%。与境外市场比较,我国目前市净率在4倍以上的股票占到
26.1%,市净率在1倍以下的股票却仅有1.2%,而根据此前对标普1500指数成份股的统计(6月末数据),市净率在4倍以上的股票仅占17.3%,
市净率在1倍以下的股票多达15.4%。
由此看来,虽然我国股市从市盈率看已在相对合理估值范围,但从市净率看,不断的扩容仍有进一步降低估值的空间。降低市场估值或许将使股东被动持有解禁股,从而缓解“大小非”减持压力。
(2)、推出股指期货和期权
目
前市场机制造成,不管股市行情涨跌,“大小非”股东只能通过卖出持有的股份回避风险。若持有大小非的股东看空未来股市,他们除了卖出持有的股票没有其他的
选择。那怕股市上涨,只要股价脱离其估值水平,结果一样只有选择卖出。若推出股指期货,他们则可以通过做空机制来规避系统性风险或在减持公司股份的同时选
择性套期保值。若有看跌期权的话,他们可以做多看跌期权,或者做空看涨期权规避风险。更重要的是用衍生产品来规避市场下跌的风险,不会影响到股东的持股比
例及股东在公司的地位。
(3)、多种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缓解“大小非”压力
要解决“大小非”的流通问题,同时降低市场压力,应采取多种市场流动性工具缓解。证监会对于可交换债券、权证等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一直在研究。
可
交换债券,是指上市公司股东将其持有的股票抵押给登记结算公司之后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的持有人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内,能够按照约定的条件以持有的公司债
券交换获取大股东发债时抵押的上市公司股权。在母公司破产的情况下,可交债持有人可凭此交换子公司的股票。可交换债券有三种不同的交割方式:股票、现金和
混合交割,多种可选择的交割方式能有效减轻“大小非”减持对市场的冲击。在欧洲国家,大股东减持公司股票多用可交换债券这种方式,避免有关股票因大量抛售
而股价受到太大的冲击。
总的来说,我们期望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流动性工具能真正解决“大小非”后遗症。例如把二次发售与多种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结合起来,将真正地实现从空间和时间上缓解“大小非”压力,使整体市场走势通过诸多方式来实现平稳。